第一节 明代中前期的哲学思想及学派
明朝开国伊始,统治者便认识到程朱理学的重要性,对其抱有非凡的热忱,从中央的国子学到乡村的社学,无不进行程朱理学的教育,科举考试也无不以程朱理学为准绳,程朱理学的影响渗透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然而,随着程朱理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其思想禁锢的作用也愈为明显,并显示出它的式微而停滞不前。[1]
一、明初程朱理学的式微
明初理学家主要沿袭程朱理学的“天理观”,通过对理和气关系的论证,来探讨道德修养的方法,提倡笃行践履和格物致知。《明史·儒林传序》云:“原夫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曹端、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儒先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明儒学案·莫晋序》亦云:“明初,天台、渑池椎轮伊始,河东、崇仁风教渐广,大抵恪守紫阳家法,言规行矩,不愧游夏之徒,专尚修,不尚悟,专谈下学,不及上达也。……前此诸儒(按指陈献章、王守仁),学朱而才不逮朱,终不出其范围。”从明初理学家宋濂、方孝孺、曹端、薛瑄、吴与弼等人的情况看,也确实如此,而且显示出对程朱理学的亦步亦趋和保守的特质。但在明初程朱理学的流布中,同时也承袭元代朱陆合流的趋势,采纳不少陆学的观点,更强调心的作用,重视“明心”、“总心”、“存心”和“静时涵养”的工夫,因而从他们间采陆学或转向心学的倾向看,即说明了程朱理学在明初的式微。以宋濂、曹端为例,他们的观点也显现出明初理学与程朱理学所具有的不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