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家庭》,理查德·汉密尔顿,1956年,拼贴画,26厘米×23.5厘米。图宾根艺术馆
关于梦露的作品也揭示了她悲剧性的死亡。总体而言,死亡才是沃霍尔作品中的伟大主题。战后时代的生活充满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人们不愿直面经济衰退的惨淡现实,商业化的世界中充满了陈词滥调,在民权运动之后,车祸与种族暴乱四处蔓延,在这样的氛围中,死亡始终是当时生活阴暗的一面。
在“POP”世界中,沃霍尔最强有力的对手是一位与他风格迥异的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创作出了与沃霍尔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伟大作品,也同样来自广告和漫画这些“低层次”文化。但他的作品很少涉及生死,更多的是关心画面的形式与构图,以及色彩与线条。他的绘画还借鉴了商业印刷的技巧,特别是在漫画书这类廉价印刷品中采用“本戴点”(Ben-Day dots)来营造不同的色调和色彩区域。利希滕斯坦还将这些圆点放大,让它们成为画作的主题,散发出一种诡异的自然能量,而自然却又无迹可寻。这种能量是流行文化自身具有的“第二”属性,不仅表现在画面中,也表现在漫画书的标题里:其中一条是“啊呀,亲爱的布拉德,这幅画真是杰作!天哪,要不了多久,整个纽约都会为你的作品大声鼓掌!”另一条则是个惊天动地的“哇哦!”简直就有像美军战机发射导弹击落敌方战机时那么大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