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迈进文坛的那一天起, 蒲宁就特别关注美与爱、生与死、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关系的主题。从20年代起, 他的创作开始从描写乡村、社会转向生与死、命运与爱情、大自然与美等“永恒主题”。冯玉律指出, 蒲宁总是力图用人生的普遍规律, 用生、死和爱交织在一起的悲剧性规律来解释种种冲突。这样一来, 便把社会矛盾转移到一个哲学的、“全人类的”领域中去了, 所谓的“永恒主题”成为蒲宁注意的重点。正是通过这种永恒的主题, 俄罗斯古典现实主义的传统和文学发展的新趋势在蒲宁的创作中得到某种独特的体现。20年代中期起, 蒲宁更是越来越偏重于表现爱情主题, 以致俄国学者奥·米哈伊洛夫宣称, 俄罗斯“在蒲宁以前, 没有哪一个作家的创作像他那样, 爱情、激情、感觉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蒲宁认为, “人生是没有幸福的, 只有它的闪光——要珍惜它, 爱护它”, 这“幸福的闪光”便是爱情。而“爱是人世间最高的法官”, 是世上无与伦比的最美好的情感, 它奠基于人类原始的本能——肉欲之爱或性爱上, 同时又希冀更高的、精神层面上的交流, 真正完美的爱情应是灵与肉相融合的爱情。因此, 爱情既包含肉欲之爱, 又包含精神之爱, 单纯的任何一种爱都不能构成爱情的全部意义, 只有当灵肉两个方面达到和谐的统一时才构成真正的爱情。进而, 他立足于生命哲学的高度, 认为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充沛都源自爱情, 爱情就是生命的诗意、生命的意义, 爱情是人类对生命之爱的集中体现, 是生命之爱的高度凝结。这样, 他便致力于描写男女之间的情感, 描绘情感的甜蜜与美好, 讴歌生命的觉悟与活力, 颂扬爱情的柔美与永恒, 使人觉得爱情的崇高与美好, 意识到这就是人类的美好生活, 这就是生命的永恒。但蒲宁又意识到, 爱情是一种对人有无限权力和魔力的东西。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状态, 而且是在性与肉体方面存在着的一种黑暗力量; 爱是一种欢乐, 同时也是一种悲剧, 因为它能触及人性。这样, 他在其小说中就全方位地描写了男女感情的丰富性, 既有肉欲之爱(正常的欲望与情感, 乃至动物本能式的低级表现), 也有充满诗意的纯真之爱, 还有由肉欲之爱升华的灵肉合一的健全的爱。蒲宁进而认为, 真正的爱情都是短暂的, 充满激情的, 有时甚至是瞬间的, 可能会导致恋爱双方的死亡或毁灭, 而由爱情发展到婚姻是庸俗的。因此, 其笔下人物的爱情结局往往带有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