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三年(1798年),琉球国王尚温在他的王府北面建立了国学1所,乡学3所,系统学习中国文化。琉球国的学生先入乡学学习,然后再选拔一部分成绩优秀的进入国学学习。嘉庆七年(1802年),琉球那霸地方的官民集资,经过琉球国王批准,又建立了4所乡学。琉球王国兴建乡学、府学和国学,促进了中琉两国的文化交流。
琉球王国医药学家吴继志和中国北京同仁堂医药专家周之良、邓履仁、吴美山交流医药学知识的事情,是中琉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原来,琉球医药学家吴继志仰慕中国文化,对中国医药学尤有研究。他历经多年,采集了琉球各岛屿的药材一百多种,或画详图,或制标本,写成《质问百草》一书,在琉球很有影响。吴继志的父亲也精通中国医药学,且多次前来中国,搜集药方,购买药材,对中国医药学界的情况比较清楚。为了验证《质问百草》一书的学术水平,吴继志经过父亲同意后,决定前来中国北京同仁堂药铺,向同仁堂的专家征求意见,进行辨证。除同仁堂外,吴继志还通过来过中国的人介绍,和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山西等地的医药学家取得了联系,总计有46人。就在吴继志要启程来中国的时候,他突然病倒,只好把校正《质问百草》的事情托付给准备前来中国北京的纪之诚、金文和二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一月下旬,纪之诚、金文和到达中国北京后,立即通过礼部进行安排,会见同仁堂中医药专家。同仁堂中医药专家周之良、邓履仁、吴美山三位药剂师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抓紧时间研读《本草纲目》,选读同仁堂以往的配本。众所周知,《本草纲目》是中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载入药方11096个,还绘制了1160幅插图,形象地表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该书问世后,很快传到包括琉球在内的许多国家。乾隆四十九年二月一天,琉球使者纪之诚、金文和来到同仁堂,献上了吴继志著《质问本草》一书,并请周、邓、吴三人给以校正。双方经过笔问笔答后证实,《质问百草》前半部分所列草本、木本共50品,《本草纲目》中有14品,同仁堂药目中有2品。这16品药材的制法在《本草纲目》中都有说明,其他数品不见于《本草纲目》和同仁堂药目,当为琉球王国特产。对于同仁堂专家的鉴定,纪之诚、金文和非常感动。半年以后,周之良等人收到了来自琉球王国吴继志署名的亲笔信,信中饱含着琉球医药学者对同仁堂人的深深尊敬。[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