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惠施表示上列那样的“辩”的时候,当时的辩者桓团(韩檀)、公孙龙之徒,也以辩应之。所谓桓团,不知道是怎样的人;公孙龙,赵人,似事平原君,常主张偃兵,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也定是一个墨者,恐怕是尹文之徒吧。《庄子·天下》篇中,载着他们的诡辩二十一条,《列子》的《仲尼》篇中载着公孙龙的诡辩七条。试摘录数条于后:
一、卵有毛。
二、丁子有尾。
三、狗非犬。
四、孤驹未尝有母。
五、有影不移。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穴、轮不蹍地。
七、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八、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九、白马非马,坚石非石。
十、目不见。
十一、火不热。
其中从第一条到第四条,对变化怀疑;第五条与第六条,怀疑运动;第七条与第八条,怀疑时间与空间;第九条,怀疑形名的关系;第十条与第十一条,怀疑人类的知识;都是怀疑地来看的,与这个相对,在《墨经》上,看到了想解决它的影子。
所谓《墨经》,是《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最后的两篇,是其概论,在《大取》中叙述墨家的宗旨,在《小取》中叙述辩论法。在《经上》《经下》篇中,述说在名家之间成为问题的名辞的定义,《经说上》《经说下》是其说明。这六篇,是什么时候写成的,不明白;但因为其中处理到惠施与公孙龙议论过的问题,所以,怕是在他们之后集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