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据记载,他的远祖父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自幼便非常聪明的王守仁,学文习武都比较勤奋,读书也不限于四书五经,但是他的思想也有点怪癖,行为也有些不循规蹈矩。
十一二岁在读私塾时,他问老师,什么是天下第一等事?老师告诉他,读书考取功名。他补充说,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成年之后,王守仁以诸葛亮自喻,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在考中进士后他走上了仕途。
此后,他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才干,还对之前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别人都认为他的前途一片光明时,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驾崩了。小皇帝刚刚即位,朝政被宦官刘瑾把持,王守仁因反对其专权,被廷杖四十,贬到贵州龙场。
环境的变化和内心的动荡,使王守仁对之前所学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先知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次思想转变,被史上称为“龙场悟道”。
当地人敬重王守仁的学问,为他修建了龙冈书院,于是,王守仁便安心待了下来,开始收徒讲学,乐此不疲。在这安静且困难的环境里,王守仁的学说逐渐成为当时主流的哲学思想,也就是后来的“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