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的妈妈有一位做教育的朋友,在听说了她的烦恼后,笑着告诉她,思思之所以屡教不改,是因为那些道理没有说进她的心里。她建议思思的妈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向思思讲道理。
思思妈妈左思右想,终于编出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公主。她很漂亮,也很聪明,就是有一点不好,发脾气的时候总喜欢往城堡下扔东西。有一年圣诞节,厨师做的食物不合爱丽丝的胃口,爱丽丝就大发脾气,她将桌子上的食物和餐盘通通扔出了城堡。不巧的是,她砸到了正要给她送圣诞礼物的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特别生气,他觉得爱丽丝的脾气坏透了,往城堡下扔东西的行为也特别糟糕。于是圣诞老人决定,以后都不给爱丽丝送圣诞礼物了。直到爱丽丝改掉往楼下扔东西的习惯,他才会给她送圣诞礼物。
思思听完妈妈的故事后,她对比自己的行为,发现和故事中的爱丽丝公主的行为很像,便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代入了故事当中。她问妈妈,她往楼下扔东西,是不是也会收不到圣诞老人的礼物。思思妈妈回答她当然收不到,因为她会将圣诞老人砸伤。
就这样,思思认识到往楼下扔东西是不好的行为,渐渐地,她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对孩子来说,父母说的大道理显然是缺少吸引力的,孩子不感兴趣,又怎么会放在心上呢?但故事不同,因为故事对孩子来说,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会让孩子深陷故事的同时,也会思考故事里的道理,如此看来,是不是比说100遍大道理还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