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引申出理学对于多元民族,“华夷之辨”中的“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原则。朱熹认为:
陈后之问:“祖宗是天地间一个统气,因子孙祭享而聚散?”曰:“这便是上蔡所谓‘若要有时,便有;若要无时,便无’,是皆由乎人矣。鬼神是本有底物事。祖宗亦只是同此一气,但有个总脑处。子孙这身在此,祖宗之气便在此,他是有个血脉贯通。所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只为这气不相关。如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虽不是我祖宗,然天子者天下之主,诸侯者山川之主,大夫者五祀之主。我主得他,便是他气又总统在我身上,如此便有个相关处。”[67]
请注意,这正是理学论述祭祀的一个“总脑处”:“聚合祖宗之气”解释了两宋平民宗法提倡“合族而居”的必要;“不歆非类,不祀非族”延伸则为辨别华夷,保持种族传统的价值意义,等同“攘夷”之说;而“天子之祭”云云,则与理学“尊王”说条贯一致,又顺便提点到岳渎山川崇拜与祖先崇拜的“相关处”。祭祀活动并不限于祭祀父祖亲人,而是有着广泛的范围,如祭天地、社稷,山川。以及祈雨,这些活动理学家都不反对,甚至亲自参与其中。不过理学家不相信偶像之神,而以气为神。二程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