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认为,哲学家最独特的危险就在于,像所谓的“学者”或“有教养者”一样,满足于自己的天赋,而没有渴慕圣者和圣洁的热望。叔本华作为哲学家的教师的榜样,却奇迹般地战胜了这一危险,既有天赋又有热望,他既没有被热望所摧毁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冷酷僵死。与此相反,一方面,他满足于自己的天赋,因自己的天赋而感到充实和确信,并伟大而有尊严地肩负着自己作为胜利的被完成者的使命;另一方面,在他的内心又活跃着一种强烈的热望和深刻的要求,热望着作为圣者和天才而重生,热望着生成着的文化和天才的产生。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在保持自己创造性的唯一性的同时,保持喜悦、轻松、热望的开拓上进的开放心态,保持一个优秀的和勇敢的斗士的形象,从而能够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避免在固步自封的自我满足感中变得冷酷僵硬。
(二)尼采的教师角色观
在尼采看来,当时德国的教师不光自己像一台机器一样,而且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也把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的齿轮,最终许多齿轮啮合在一起又变成了一台机器。这种机器化片面发展的人像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所塑造的人物一样,成了流水线作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了机器的奴隶。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机器化的教师角色和教育工作使人丧失了独立性和尊严,把人变成了实现专制政治和集权统治的工具。正如尼采所言,这种教师“通过自身来传授‘人群啮合’的道理,适用于每个人只有一件事要做的行动。……不过,它并不教人唯我独尊。它把许多人变成一台机器,把每个人变成服务于一个目的的工具。它最普遍的功用是,教人明白中央集权的好处”。[[德]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下卷)[M].魏育青,高天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20.]“它并不给人动力去向上攀登,去做得更出色,去成为艺术家。它使人忙碌,使人单调,——长此以往,便产生一个反作用,便导致心灵陷入绝望的无聊。通过机器,心灵学会了如饥似渴地追求形式多样的懒散。”[[德]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下卷)[M].魏育青,高天忻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