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解释无异于自欺欺人。
没错,时局是在变化。
只是对手变得越来越强,而公孙瓒变得越来越弱。
在公孙瓒蜗居于易县期间,袁绍越发壮大。
袁绍派麹义与鲜于辅联合打败公孙瓒,势力席卷幽州。不久后,袁绍的儿子、青州刺史袁谭又大败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田楷落荒而逃。袁谭乘胜攻入北海,把北海相孔融赶跑了。这样,青州基本上落入袁绍之手。
鉴于袁绍势力不断膨胀,曹操一时还不敢对袁绍用兵,虚与委蛇,给他戴上“大将军”的高帽,以示地位尊崇。只是袁绍这个大将军空有虚衔,却无法染指朝廷事务。为了给袁绍一点补偿,曹操又以朝廷的名义授予他“督四州军事”的权力。所谓“四州”,指的是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很显然,幽州差不多成了袁绍的后花园。
不过,要消灭公孙瓒并非易事。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三年,袁绍年年进攻公孙瓒。易县的防御工事确实非常巧妙,沟堑纵横,有大大小小堡垒数十个,耸立于高丘之上,可相互支援,要攻下来着实非常困难。袁绍曾经写信给公孙瓒,劝他放弃抵抗,握手言和。这是因为袁绍明显感觉到曹操的威胁在日益加大,倘若公孙瓒愿意助他一臂之力,自己就如虎添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