邲之战爆发时,晋国正值内乱。这场战争,晋国虽然派人出战了,但是将帅不和,这样一来这个仗肯定没法打。结果,邲之战晋国人惨败,但败得很有趣。比如说在胜利的楚国人追逐晋国军队的时候,晋国的战车上边装了很多旗子和装备,跑不动。后边追的这些楚国人就告诉他们,说你们把这个旗子拔了,你们就跑得快了。楚国人之所以对溃败的晋国人那么客气,是由于楚庄王的态度。《公羊传》里记载了楚庄王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我们两个君主不和,跟这些小民无关。这就是楚庄王,显示了一种高度的人道精神。
《左传》中记载,邲之战的时候,楚庄王来到战场,看到尸横遍野。这个时候有个大臣就提出,国家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能不能修一个京观[2],纪念一下?楚庄王这时候说了一番话,大致意思是说:西周武王建国的时候,曾经演奏过一个大武乐章,这个大武乐章讲了七种战争的德行。其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止戈为武”,这个“武”字,下面一个“止”,上面一个“戈”,这意思是“止戈为武”。七种武德分别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禁暴”,就是禁止暴虐事件发生。我们打仗是为什么?“大刑用甲兵”,当列国有暴虐事件发生时,我们要用武力去禁止。“戢兵”就是收兵,把兵器收起来,实际上就是“止戈为武”的意思。“保大”,就是要保证大权应该在王手里边。“定功”,就是使功劳、功勋确定下来。“安民”,我们要使民众得到安稳。“和众”,使大众得到和谐,大众和谐了,天下的财富就多起来了。这叫“武有七德”。说完他对战争的理解之后,楚庄王又带着尊敬的态度评价那些死在战场上的晋国士卒,称他们是“名节尽忠,以死隽名”,说这些人都不是坏人。民众尽为国事叫“尽忠,死君命”。他们都是听了君主的命令,抛尸在战场上的,修一个纪念碑把他们镇压在下面,这并不能体现我们的善良。他接着又补充道,什么情形下修京观呢?抓住了那些扰乱天下的大奸大猾后,修京观,这是可以的。至于眼前这些死在战场上的人,并不是坏人,都是一些忠臣,他们是为了国事而死在战场上的。我们为他们收尸,埋起来就行了。这是一种令人感动的悲天悯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