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县嫌吾旧党人,乡邻畏我昔黄门。终年闭户己三岁,九日无人共一樽。
他家傍颍水,故自称“颍滨遗老”,上引四句诗就是“遗老”二字最好的注脚。
苏辙自幼学习诗文,以父兄为师。他十一岁与兄苏轼同在眉山塾中读书。一日大雨,与同学程建用、杨尧咨四人共同联句。程说:“庭松偃仰如醉”;杨接上:“夏雨凄凉似秋”;苏轼说:“有客高吟拥鼻”;苏辙最小,说:“无人共吃馒头”。他们弟兄相处,玩笑中也作诗文训练。
嘉祐四年(1059年)随父兄入京,舟过凌云山,他有《初发嘉州》诗云:
飞舟过山足,佛脚见江浒。俄顷已不见,乌牛在中渚。
这乌牛,就是今天乐山的乌尤山。本是与凌云山相联的,李冰治水时,为杀三江合流的水势,以利行舟,因于两山之间(今麻浩口处)凿一航道,山遂独立江中,成为“离堆”。又以形如犀牛,故称“乌牛”。苏辙的诗真实记录了飞舟南下时,对江山景物的感受。途经戎州(今宜宾),苏辙有《戎州》一诗,生动地写出了此时宜宾地区各族共处的面貌:
江水通三峡,州城控百蛮。沙昏行旅倦,边静禁军闲。汉虏更成市,罗纨靳不还。投毡捡精密,换马瘦孱颜。兀兀头垂髻,团团耳带环。夷声不可会,争利苦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