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体现出尼采的特色了。西方历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他们的观点都要遵守逻辑规则,他们的作品都是在论证。但是尼采呢,是极少数不论证的哲学家。他的文章不是教授在四平八稳地上课:“因为这个这个,所以我是对的。”而像是一个激情的演说家,在抓着你的衣领大喊:“大哥,世界是这样的啊!是这样的啊!!!”
所以为什么有“权力意志”?尼采没有论证。即使历史上的那些英雄人物,可以当作“权力意志”存在的例子,但也没有严格的论证。再说想论证也论证不出来——因为没有绝对真理嘛。尼采就拍着胸脯说:“我就认为我说的是对的!”至于愿不愿意相信,就是听者自己的事了。
咱们继续说尼采的观点。
根据对“权力意志”的不同态度,尼采把人分成了强者和弱者。强者的特征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勇于牺牲、善于创造。弱者相反,特点是胆小、保守、善妒、虚伪。
传统欧洲人相信基督教的普世精神和卢梭的人文主义,两者强调的都是对弱者的关怀,强调人人平等。尼采特别反对这一点。他认为,同情弱者没错。但同情不能过度,弱者不能以此为理,去要挟、榨取强者,去拖强者的后腿,这样做是可耻的。
打个比方,强者看待弱者,就跟人类看待猿猴一样。猿猴对人类有用吗?如果不关在笼子里而和人类混居,那一定会给人类添乱。强者眼中的弱者也是一样的。对弱者不应该光是怜悯,还应该限制他们的能力,免得他们给强者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