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多次召集群臣及僧人道士讨论三教优劣,欲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然激烈的佛道之争使定论始终难以实现。周武帝遂于建德三年(574年)五月诏令禁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北周灭齐后,周武帝在邺城新殿多次召请僧人,讲说尊儒罢佛。僧人慧远以阿鼻地狱相威胁,周武帝表示宁下地狱,也要罢佛。遂在北齐境内推行灭佛法诏令。焚烧经典,拆毁佛塔佛像,北方境内千万余所寺院皆充为民宅,300万僧尼皆还俗为民,还归编户。
这就是北朝二武灭佛的大致经过。导致二武灭佛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宗教的。在本书第三章中曾就二武灭佛的宗教原因进行了分析,这里仅就二武灭佛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再作些论述。
拓跋焘即位之初,亦遵其祖、父之业,常引高德僧人,与共谈论。佛诞节日,还亲御门楼,以致礼敬。然拓跋焘在位之时,正是北魏日益强盛,力图统一中原之际。史书称其富于春秋,锐志武功,虽敬重沙门,却未存览经典,深求缘报之意,正反映了这一事实。在统一北方的连年征战中,亟需大量人力、物力。然僧侣不从征役,使兵源不足;寺院拥有大量土地、财富,又不纳赋税,使国税源堵塞,财力枯竭;个别僧人夸诞大言,蛊惑人心,超越封建政治轨道。这样,当佛教的发展与拓跋焘的统治利益发生冲突时,他就必然要采取行动对佛教实行打击。拓跋焘的两次灭佛,都与上述因素有关。而其第二次灭佛更为坚决,也正是由于寺院私藏武器,证据确凿。可以明确断言,倘若不是佛教的发展妨碍了拓跋焘统一中原的雄心,妨碍了封建政治的正常运行,他是绝不会灭佛的。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所载“魏主诏罢沙门年五十以下者”后注曰:“以其强壮,罢使为民,以从征役。”[6]就可谓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