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的另一个明智方面是,允许学生在初等教育的最初三年里使用方言,而不是像其他许多国家那样从一开始就强迫幼儿使用官方语言。这样一来,印尼年轻人学会了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阅读和写作,而这毫无疑问是获得此类技能的最佳途径。如果说,即便如此他们的阅读技能在国际排名上仍然很低,这说不定是因为他们太早就从母语转向了官方语言。大多数教育学家建议在课堂上多用几年母语。
虽然语言政策在国家层面上取得了成功,但它并没有同样好地满足国际交流的需求。社会所有正式部门都以印尼语为主导,英语和其他外语的知识有限,大多还很糟糕。在这一点上,坦桑尼亚使用了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在国际接触最为重要的部门(尤其是高等教育和大企业)继续使用英语。当然,说到底,这是个意识形态问题——身份认同对应经济,民族主义对应全球化。
有时候,你需要把译文再翻译一遍:在印尼语里,“gang”指的是小巷、胡同(这个单词来自荷兰语)。
在马来西亚,马来语是一份有毒的礼物:说马来语的人只占小幅多数优势,因为近来感受到来自少数族裔的成功威胁,他们便把马来语强加给整个国家。这只是他们为自己争取到的若干特权之一,加在一起,这些特权让全国从根基上陷入了不稳定状态。反过来,对印度尼西亚来说,考虑到马来语跟伊斯兰教的历史渊源,它是一份名副其实的天赐礼物。由于它通过贸易传播,许多人对这种语言都略知一二;它的宗教联系赋予了它一定的威望;只有少数人说它,其他人不觉得它是种威胁;又因为它跟大多数人口所使用的语言相关,学起来很容易。一句话,它具备了良好国家语言的所有特征。